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营销 > 正文内容

银行在营销时遇到过哪些困难?

2022-09-07 18:20:38组织营销1

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和国内中小商业银行的大量诞生,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早先被忽视的金融营销己广泛被金融业所重视,一些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相继成立了营销部,配备了营销人员,制订了营销策略,营销力度不断加大,营销队伍逐步壮大,营销手段不断创新推出,营销费用大大增加,早先被商界所重视的营销手段也纷纷被引入金融行业中,从内到外,营销已经渗透到银行的各个角落。毫无疑问,这对促进金融事业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是从当前一些金融单位营销开展的实际情况看,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迫切需要提醒金融部门,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尽快纠正金融营销存在的问题。

据了解,当前金融营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降底收费标准。收费是银行业近年来推出的重头戏,也是客户十分敏感的问题,一些金融部门的营销员,为了达到营销目的,千方百计拉客户,采取降低收费标准的做法,有的以“优质客户和以个性化服务”为幌子,擅自下降或减免收费标准,这种做法害处不少,既影响了银行的收益,又在客户中产生银行收费随便的印象,反而使客户对银行不信任,同时容易造成银行业收费标准执行的混乱。

二是违反操作规程。银行的各项业务都有整体的操作规程,任何违反操作规程的做法都可能给银行带来风险。而有些金融部门的营销员,片面强调优质服务,而忽视了银行制度,把银行业务中一些基本操作程序给颠倒了,有的贷款逆程序操作,有的降低贷款标准,把一些必须办的操作程序给简化了,有的为客户简化一些必要的手续,例如抵押登记、评估等,这些做法虽然博得客户的欢喜,可给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留下了隐患,是银行业务中的大忌。

三是放宽大额取现标准。大额取现,人民银行有严格的标准,对单位支取5万元以上的大额现金,一律要经过审批手续,方可取现,然而有些金融单位为了营销客户的需要,竟放宽取现标准,有的先斩后奏,先支取后报手续,有的明知企业大额现金的用途与实际不相符,也睁只眼闭只眼,有的对集团公司、私营企业大额转账把关不严,手续不齐全也给予办理业务,这种表面上看起来是为了营销客户的需要,求得客户的“满意度”,而实际上违反银行规章制度的做法最终将是百害而无一利。

四是违规搞不正当竞争。一些银行在营销中搞不正当竞争,如送物品,给好处费等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一些单位为了稳定客户,或是争取新客户,采用小恩小惠的办法,节头节尾送物品,开联谊会,名义上是联络感情,实际上是搞不正当的竞争,从而导致存款搬家,银行经营成本增加。

银行营销要做好,但这要建立在不违规的基础上,要以真诚加“高招”去赢得客户,不能以歪门邪道和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去营销,那样的结果只能是忧乱金融市场,给金融业带来祸害。为此,银行部门应当端正营销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营销意识,以诚信去营销,以真诚的服务去营销,以创新服务手段去营销,只有那样才能体现出银行营销的真正目标。

同质化产品、价格战、品牌信誉度等等

如何提高银行商业服务营销能力?

网点转型~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受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存款保险制度出台、互联网跨界竞争等多种因素影响,银行业盈利水平下降已成定势,网点转型迫在眉睫。推行“赢在大堂”、实施前后台分离、加强客户关系是重中之重!

  通过网点转型优化客户结构、提升销售能力和服务质量,进而提高传统网点的竞争力显得十分迫切。其主要途径是促进网点业务功能从单一的交易核算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动:

  一、定位要精准,经营重点的确定要选择不同类型

  二、推行“赢在大堂”,深挖客户需求提升服务品质

  三、前后台相分离,增强后台保障前台营销能力

  四、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建立优质客户团队营销机制,提高客户综合性服务水平。

  网点转型不是新课题,但是个难课题。特别是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今天,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因地制宜深化网点转型,推动网点提升传统优势,注入比较优势,再造核心竞争力,焕发新的生命力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we978.com/zzyx/27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