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营销 > 正文内容

乡镇投资电信营业厅利润大吗?

2022-06-21 20:11:07组织营销1

电信营业厅没搞过,但是我家里从2004年就开始在乡镇做移动营业厅,一直到现在也还在做,可以说见证了这个行业的一段兴衰。

智能手机出来之前的那段时间,可以说是通讯行业的最佳时期,可以说是只要你能把店开起来就是赚钱,只看赚多赚少!

那个时候手机品牌杂乱无章,信息也不透明,大家都是拿那种诺基亚功能机亏本赚吆喝,其他的国产手机基本上是加倍卖。我记得我爸爸告诉我手机的定价标准就是进价如果是900元,那么标价2200左右,买家来还个300块钱价左右,基本上是对半赚!那个时候手机都是换电板,电板型号很难配,充电器基本上是万能冲,直冲的端口有无数种,那个时候一个月卖充电器,电板,耳机等配件都可以赚4000左右!

那个时候手机号码没有绑定任何东西,所以换卡的频率很高。有些人的卡欠个10块钱左右的话费,就劝他换卡,因为新开一张新卡,100块钱有100的话费,另外代理商可以拿到50到80左右的提成。还有开通彩铃,来电提醒,什么七七八八的增值业务都有提成,那个时候在乡镇移动公司发的佣金提成基本上有一万左右!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品牌经过大浪淘沙以后,做营业厅的人很多离场了,你看看之前这种手机店是开在最繁华的地方,现在到处看到这种通讯店倒闭,即使在开着的,也是苟且的活着。

之前说的卖手机,基本上是赚个寂寞,手机现在基本上给你的利润空间只有那么大。特别是在乡镇,很多人买的都是低端机器,还要在网上比价格,基本上买手机不赚钱,再加上充电端口统一以后,手机配件销售基本上停滞。现在的营业厅就靠办点公司业务,开点宽带赚点佣金,因为手机卡绑定了微信支付宝,基本上更换手机的人频率很低,特别是在乡镇,压根就没有流动人口的情况下,每个月开出去的新卡寥寥无几!

现在在乡镇做这种营业厅的要么就是像我家这种,前几年赚了钱,门面是自己的,家里爸妈也上年纪了,搞不了别的,自己开个店,一年赚6到8万块钱,就当生活费还是可以。如果年轻人去乡镇租门面开这种营业厅真心不建议。

当然这只是我对自己家里移动营业厅的一种客观描述,同时我们那个镇也是只有3万多人的小镇,很多情况肯定不相同。但是现在的通讯行业确实是夕阳行业,或则说已经过了高峰期,你只能默默等待下一波红利期到来,毕竟如果你在这个行业,春江水暖鸭先知!

你好,我就是做乡镇电信厅的,2015年入行,刚开始投入一个乡镇开厅,还不错,通过电信公司洗脑,陆续投入了三个乡镇的厅。目前已经关门剩下一个厅了,每年亏损30万左右。

现在电信政策都把利补贴给用户,代理商,公司员工都没有利可图。员工工资低,代理商赚不到钱。

任务指标重,利润空间低,风险还大。

新入行请三思而后行。

运营商什么时候才能摆脱摆摊营销,电话外呼的原始营销模式?

应邀回答本行业问题。

自从三大运营商分立之后,对于运营商的员工来说生活的确就被改变了。摆摊卖卡,电话外呼卖卡变成了运营商员工的主要任务,这在3G时代开始,4G时代到了顶峰。到了5G时代了,也没有什么改变,疫情不能出门这段时间,也接到了三大运营商的短信以及电话营销,推广5G流量。就现在来看,运营商也没有办法摆脱摆摊卖卡,电话外呼的营销方式,这个真的很难被改变了,已经刻入运营商的骨子里了。

运营商员工摆摊卖卡是从3G时代开始的。在3G时代之前,中国只有两个移动运营商,分别是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这两家虽然是有竞争,但是老实说中国联通的竞争力度没有触动中国移动,也就没有什么大量的营销,包括电话营销、摆摊卖卡之类的非常少。

进入3G时代之后,三大运营商三足鼎立的格局出现,对于运营商来说,争抢用户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之所以有这个现象,最根本的还是在运营商的市场份额KPI考核。

国资委为了刺激运营商之间竞争,盘活通信业的死水,避免运营商之间联手垄断,推出了市场份额KPI考核。

国资委考核运营商,总部就制定了KPI考核省分公司,省份公司则考核地市,地市考核县区、县区继续分解指标考核基层员工。

中国的特色是上级为了完成指标,会对KPI加码,这样是避免某个分支无法完成任务后,其他的分支可以补充这部分不足。在这种层层加码的压力下,运营商的员工的销售任务则变得越来越重。

而为了完成KPI考核,运营商的员工也不得不去扫街、扫楼、摆摊卖卡,甚至以前还经常有运营商之间的打架斗殴,更是让这种竞争变得异常的血腥。

电话营销也是从3G时代开始泛滥的。初期,运营商主要是自有员工,进入3G时代之后,运营商员工薪资调整,人力成本削减。为了可以降低人力成本,外包员工也就数量剧增,至于业务推广这块也很多都是外包员工在做。外包员工的收入里工资很低,主要是推销手机卡、宽带的业务的提成奖金,这样也让运营商的外包外呼员工为了自己的钱袋子,不得不想方设法的让用户购买,甚至还有一些类似哄骗的行为。

过度营销对运营商的伤害是巨大的。员工都去摆摊卖卡了,也就没有什么心思在业务上了。从运营商开始强调销售之后,运营商内部的技术氛围开始越来越弱,而一些不适应摆摊的员工,一些理工男,也就辞职了,或者是去了设备商,或者干脆就转行了。

现在可以非常明确的说,三大运营商员工的技术水平比三大运营商格局形成之前差了很多,大概的距离是北大清华和民办三本的区别,甚至比这个还要大。

而且,过度营销的后果对于运营商自身的形象影响也是巨大的,高高在上的运营商变成了街头小贩,甚至为了卖卡还有一些违规的或者是不违规但是暗藏全套的手法,而这也是现在三大运营商口碑很坏的原因之一。

现在国资委开始停止了市场份额考核,但是对于运营商来说,想要改变很难。一个习惯的养成是21天,形成本能是大概85天。而对于运营商来说,市场份额考核已经进行了10年。10年是多久?是多少个21天?多少个85天?

对于运营商来说,摆摊卖卡和电话营销已经刻入了骨髓,想要再改变,这需要太长的时间了。

可以非常明确的地方其实还在于运营商也不会什么其他的方式去推销了,10年的僵化在这块,运营商就是突然失去了市场份额考核的魔咒,但是已经不会思考了。

现在中国三大运营商依然在使用和3/4G时代一样的方式去推销5G套餐,这也是运营商现在唯一会做的事情,或许也可以说是基层运营商唯一会做的事情。

5G时代,对于运营商最大的挑战就是人才的问题。5G是行业应用的5G,业务模式和2/3/4G有非常大的区别,这对运营商现有的员工来说,是很难适应的。而外聘员工的话,现在的员工怎么办又成了一个问题。而且就运营商现在的工资体系,想要真正的吸引那些精英,包括一些真正的懂技术的精英,以及懂如何推广5G的人才,也没有什么吸引力了。

总而言之,就三大运营商来说,即使是在5G时代,暂时也没有改变,还是会延续以前的哪种市场推广模式,摆摊卖卡和电话营销也不会停止。是否未来会有一些改变,现在还很难说,但是就个人来看,还是比较悲观的。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喜欢的可以关注我,谢谢!

认同我的看法的请点个赞再走,再次感谢!

感谢邀请。

一、目前运营商主流营销模式:运营商摆摊营销和电话外呼这两项已经成为了运营商们的主流营销手段,另外还有一个经常使用的就是压力测试。但目前因为疫情原因,摆摊营销暂时不会开展,因为疫情原因,逼迫运营商们开始思考更多的互联网的营销,但不管怎样,摆摊营销和电话外呼,这两个方法,个人觉得短期内,至少一年以内不会改变。

二、这两个主流营销模式来源:2008年左右,从运营商们的大数据里面可以看出,占比50%左右的用户,是从来没有进营业厅办理业务的记录。运营商们每年和每月都有相应的KPI业务指标考核,从集团公司下发到省公司,从省公司下发到市级公司,再到下面的区县公司,层层分解,指标越来越多。为了完成指标,运营商们为了找出目标用户,只能从原来的守厅状态,到去外面找客户来办理业务。2008年左右,当时互联网还不太发达,精准营销还没开始普及,运营商利用自身的特点:人多、钱多、加盟店多,开展人流战,开始试水摆摊营销模式和电话外呼模式。

三、何时能改变目前的主流营销模式:开始几年,摆摊营销和电话外呼的营销模式,的确起到了指标完成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几年来,这两种主流营销方式效果一般,已经到了瓶颈期。

运营商内部的管理和人员结构,使得目前营销模式难以迅速改变。从高层到下面的基层,大部分是做技术出身,尤其是在市场营销口子的负责人和管理员,大部分所学专业基本上和市场营销搭不上边,工作所用的方法大多延用前任们的老套路或者按照上级领导的思路来开展。市场营销功底不扎实,是运营商们做营销的一个通病,即使,公司人力资源会经常开展网课,或者线下导师培训讲课,也大多是浮于形式而已。真正懂市场的领导很少,短时间还是不会改变目前的营销模式。

俗话说,将帅无能累死三军,就是目前运营商的营销状态。真的要改变目前的运营商摆摊营销和电话营销状态,只有从领导层变革,才有希望。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we978.com/zzyx/24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