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营销对象 > 正文内容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023-02-06 06:47:43营销对象1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我们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来加以阐述。

(一)、心理过程

它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方面。其中认识过程是基本的心理过程,情感和意志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

1 认识过程

这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中统称为认识过程。

2 情感过程

这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愉快”、“满意”、“热爱”、“厌恶”“欣慰”、“遗憾”等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中统称为情感过程。

3 意志过程

这是指由认识的支持与情感的推动,使人有意识地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现目标的过程。

认识、情感和意志都有其自身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但是,它们不是彼此独立的过程。情感和意志过程中含有认识的成分,它们都是由认识过程派生出来的;情感与意志又对认识过程发生影响,它们是统一的心理活动中的不同方面。认识、情感、意志过程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一部分,被统称为心理过程。

(二)、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它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 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是具有一定的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分。个性倾向性是个性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相关的心理活动起着支配和控制的作用。

2. 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所谓客观性原则,就是对任何心理现象必须按它的本来面貌加以研究和考察,不附加任何主观意愿的原则。人的心理虽是在头脑里进行的活动,但它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一切心理活动都是由内外刺激引起的,并通过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在人的外部活动中表现出来。研究人的心理,就是要从这些可以观察到的,可以进行检查的活动中去研究。人的心理活动无论如何复杂或作出何种假象与掩饰,都会在行动中表现出来或在内部的神经生理过程中反映出来。因此,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切忌采取主观臆测和单纯内省的方法,应根据客观事实来探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2.联系性原则

人生活在极其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人的第一心理现象的产生都要受自然和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人们对某种刺激的反映,在不同的时间、环境和主体状况下,反应往往不相同。因此,在对人的某种心理现象研究和实验中,要严格控制条件。不仅要考虑与之相联系的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且要在联系和关系中探讨心理活动的真正规律。

3.发展性原则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心理现象也是如此。这就要求心理学的研究也要从心理史前发展、意识发展、个性心理发展以及环境和教育条件变化等不同方面,揭示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4.教育性原则

研究学生心理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而不是为研究而研究。因此,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不仅要在课题选择上考虑教育意义,使其结果有助于教学、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要在研究方案的设计上和实际进行的过程中应考虑对学生有良好的教育影响,不做有损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事。这个道理极易明白,而常为研究者所忽视,因此研究者应时刻保持“自己是教育者”的意识,把促进学生成长的任务与研究任务协调一致起来。

5.分析与综合的原则

把复杂事物分解为简单的组成部分和把各部分联合成为统一的整体,是任何科学深入认识其对象的有力手段。在心理学研究中贯彻分析与综合的原则,至少包括以下两层意思:其一,心理、意识虽然是很复杂的现象,但可以通过剖析将其分解为各种形式进行专门的考察研究,而后通过综合将其看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加以理解;其二,在研究某一种心理形式与现实条件的依存关系时,也可以分别地考察某一条件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而后将其揭示的各种规律加以综合运用。综合的观点在心理学中也可以称之为系统论的观点,因此这个原则也被叫做系统性原则。

调查法是一类方法的总称,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一)谈话法

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和计划直接询问研究对象的看法、态度;或让他们做一个简单演示,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做,以了解他们的想法,从中分析心理的特点。

法国心理学家瓦龙在他的《儿童的思维起源》一书中有一段与儿童的谈话记录,从中研究儿童思维的情况。

瓦龙问:“现在是白天,到了晚上怎么就变成黑黢黢的呢?”儿童P(9岁)答:“太阳躺下了。”问:“这是什么意思?”答:“云把它遮住了。”问:“当有云的时候就是黑夜吗?”答:“是。”问:“那么现在是黑夜吗?”答:“不是。”问:“既然云遮住了太阳,怎么不是黑夜呢?黑夜过去了怎么又成白天呢?”答:“太阳起床了。”问:“太阳起床了是什么意思?”答:“太阳遮住了乌云。”

(二)问卷法

它根据研究目的,以书面形式将要收集的材料列成明确的问题,让被试(即被研究的对象,这是一个常用的概念)回答。更为常用的形式是将一个问题回答范围的各种可能性都列在问卷上,让被试圈定,研究者根据被试的回答,分析整理结果。

(三)测验法

用编制好的心理测验作为工具测量被试的某一种行为,然后将测得的数值与心理测验提供的平均水平相比较,可以看出被试的个别差异。在心理学中,常用来测量智力和个性特征。

(四)产品分析法

研究者从被试的作业、日记、考卷或艺术作品中分析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或兴趣、能力、性格等特点。

心理学是关于个体的行为及心理过程的科学研究。(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个体心理)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其中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信息加工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直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认知形式。

认知过程: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认识形式-信息输入-加工处理-内在转化-支配行为),认知过程开始于感觉和知觉。

情绪情感过程: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愉快”、“满意”、“热爱”、“厌恶”“欣慰”、“遗憾”等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中统称为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指由认识的支持与情感的推动,使人有意识地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现目标的过程。

(认识、情感和意志都有其自身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但是,它们不是彼此独立的过程。情感和意志过程中含有认识的成分,它们都是由认识过程派生出来的;情感与意志又对认识过程发生影响,它们是统一的心理活动中的不同方面。认识、情感、意志过程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一部分,被统称为心理过程。)

个性倾向性(心理动力)是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是具有一定的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分,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个性倾向性是个性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相关的心理活动起着支配和控制的作用。

个性心理特征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以性格为核心。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紧密相连,个性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和发展,并在其过程中表现;个性一旦形成便对心理过程起协调和支配作用。

1、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和人际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心理学、健康等发生关联。

2、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很广泛,几乎涵盖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异常心理学、生物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神经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精神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区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等。

3、应用领域包括:临床心理学、辅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法医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健康心理学、预防心理学、工业及组织心理学、学校心理学等。

4、随着社会的进步心理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是可以对某一心里的研究比较深入科学。

扩展资料

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学科。19世纪末,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到了20世纪中期,心理学才有了相对统一的定义。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建立心理实验室,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的。

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按存在主义的说法我现在有存在综合征了。

我说的是科学心理学。其实是不是科学心理学,也是由其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决定的。我们可以把研究方法标准到象物理学那样科学到纯粹,但研究对象的问题是绕不开的。说是研究人,那生理学和医学也有很多是研究人的,去翻翻《心理学报》上那些所谓的国内最高水平的文章。那就像是从各个学科的核心期刊里各摘那么几篇拼在一起一样。研究脑认知的文章,你随便去翻翻医学的学报,到处都是;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的文章,你去翻翻教育学的学报,到处都是。就这两项就已经涵盖了历期《心理学报》超过60%的内容。换句话说,如果别的一些成熟的学科已经能把这些内容研究好,还要你心理学干吗?正如在一个单位里每个人各有分工,如果某一个人的工作别人其他任何人都能做且做得不比这个人差,那这个人离开这个单位就是早晚的事情,因为他可有可无。

国内分得还不够细。国外还有专门的行为科学、文化人类学、遗传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语言学。这些有着具体而特定研究对象的学科,似乎足以取代当代心理学的地位。

人格和意识,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学家研究人格和意识只能是通过被试的“内省”和行为来推测。在设计好的实验中,研究对象,却不是人格和意识。换句话说,我们很难直接面对我们的研究对象。这也使心理学陷入了一种花了一百多年好不容易学会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却缺乏直接的研究对象之尴尬。

认知心理学是个好东西。只是由于心理学的力量太过弱小。本来是研究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科学家想根据人的认知加工过程来造出更智能的计算机和机器人。在研究人的认知加工的过程中,有些科学家就不小心开创了认知心理学,自己也就不小心成为了认知心理学家。只是科学的发展等不了心理学站稳了,80年代以后兴起的认知神经科学,说好听点儿叫各种交叉学科,说难听点儿就是心理学在认知科学中的权重被挤得很小了,在这个新兴蓬勃发展的学科中,心理学约莫还能占20%,而这站住脚的,就是因为研究对象。方法、思想和技术,都是别的学科的。

物质决定意识,问题在于是哪些特定物质决定了哪些特定的意识?若是实在找不到,起码也得弄清楚是这些特定的物质是如何决定这些特定的意识吧?若还是弄不清楚,起码也得有个可以确定是确定的或是可以确定是不确定的整合模型吧?量子力学里有那么多不确定和测不准以及无法观察,不是一样成为了20世纪最重量级的科学之一?为什么心理学带着这么多不确定和测不准以及无法观察就无法立足呢?至少在认知神经科学中守住这最后20%的阵地也好啊。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we978.com/yxdx/98726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