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做好武汉企业文化营销?
多做公益活动啦。。?。。企业文化营销内容很广泛。。但是关键是‘点子’最重要。。
苏轼曾说,作艺如意造华严,造一片高严境界。华严慧海,渊深莫测,宋人汪信民有句:“有知真实地,惟有华严境。”这里用其意,用以论述中国美学和艺术论中的境界说。冯友兰说,中国哲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关于人生境界的学说。张世英将境界学说作为中国哲学天人合一学说的落实。中国美学是一种超越美学,对境界的追求成为它的重要特点。
境界是中国哲学和美学理论中意义最为纷繁的概念之一,我们说这个人很有境界,这片山林溪水很有境界,这件艺术品体现了一种独特的境界,等等。境界可用于人,可用于物,也可用于评价艺术作品。在评价人时,境界往往用来形容人格所显示出的胸襟、气度、风神,体现出一个人的处世态度和心理倾向等,它与性格有关,但又有不同。它既不限于人的外在行为倾向,也不限于内在的心理性因素,而是由人内在的胸襟气度所体现出的独特风神。在艺术之中,如南田评方方壶〔1〕说:“宇宙之内,岂无此种境界。”境界指方壶作品所体现出的风神气度,它与作品的风格、内容、意味等术语的界定都有不同。
讨论中国美学的意境、境界、境、意象等范畴是一件很费力的事,却是研究中国美学所无法回避的问题,中国美学的民族特色与这组概念密切相关。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当代美学研究很注意对它们的研究,但由于这些概念含义复杂、意义纠缠,至今似乎还有不甚明晰的地方。我以为,要弄清其含义,不仅要深入到它的语源上、中国美学的理论内涵上寻求解释,还需要深入到中国哲学的肌理中去寻其端绪。
关于意境与意象的分别学界已有细论,现说说意境与境界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这两个概念意思是相同的。如我们说,这首诗很有意境,也可以说这首诗很有境界。画境,画的意境,也可以说画的境界。这两个概念都可以用来形容艺术意象的特征。但这两个概念又有不同,境界可用来形容人的胸襟气象,意境则不能。境界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心灵品位,境界的差等,反映了人的精神层次。冯友兰的四种境界说(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就是有差等的境界。但不能说四种意境。意境一般是用来描绘艺术作品审美规定性的术语,而境界的使用范围则较广,有外境、物境、心境、艺境等。
这里讨论境界说,而不是讨论意境说,出于两个考虑:一是讨论中国美学思想,不能仅限于艺术作品的范围,故选择境界来论之;二是境界说在中国传统美学中已经形成了比较丰富的理论,在唐代这一学说已初具规模,而意境作为一个范畴到明清时才基本形成,明代之前,意境根本没有作为一个普遍使用的美学概念而出现。
这里所说的境界,为了使讨论的问题简明些,需要有所限定:其一,它不是当代美学所说的境界,也不是王国维所自诩超过严羽、王渔洋的境界〔2〕,而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境界说;其二,至于境界说在中国当代美学建构造中的价值,以及如何用境界说乃至意境说评价艺术作品(包括西方的艺术作品),或者将境界推广为一个世界化的范畴,也不在这里讨论的范围。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